×

Doctor

医生团队
你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动态
只胖肚子也会得脂肪肝?这些人是高危群体!

时间:2025-11-16 16:09:58

“我就肚子胖,四肢不胖,怎么会得脂肪肝?”在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的健康咨询中,不少“腹型肥胖”者拿到体检报告后满脸疑惑。在大众认知里,脂肪肝似乎是“全身肥胖者”的专属,却不知“只胖肚子”的人风险更高。这种看似局部的肥胖,实则是肝脏健康的“隐形威胁”,还有几类高危人群也需警惕,早了解早防范。

先弄清关键逻辑:“只胖肚子”在医学上称为腹型肥胖,其核心问题是内脏脂肪过多。腹部内脏脂肪围绕在肝脏、胰腺等器官周围,会直接释放脂肪因子进入肝脏。肝脏是脂肪代谢的核心器官,当大量内脏脂肪涌入,肝脏无法及时代谢,就会将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,形成脂肪肝。相比全身肥胖,腹型肥胖者的脂肪更易直接侵袭肝脏,患病风险自然更高,这也是“只胖肚子”更危险的原因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0170430.jpg

第一类高危群体就是腹型肥胖者,判断标准很简单:男性腰围≥90厘米,女性腰围≥85厘米,就属于腹型肥胖。这类人群即便体重指数正常,脂肪肝患病率也远高于普通人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数据显示,在脂肪肝患者中,腹型肥胖者占比超六成,其中不乏“四肢纤细、肚子突出”的中青年人,他们常因“表面不胖”而忽视肝脏健康,直到体检才发现问题。

第二类高危群体:长期饮食不当者。比如顿顿离不开油炸食品、甜点,或经常暴饮暴食、饮酒过量的人,会让肝脏长期处于高负荷代谢状态,脂肪不断堆积;还有些人盲目节食减肥后反弹,身体会更倾向于储存脂肪,也易引发脂肪肝。第三类高危群体:久坐不动的人。办公室职员、司机等人群,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,身体代谢速率下降,脂肪消耗减少,即便不胖也可能因脂肪代谢不畅导致脂肪肝,这也是年轻人患病的重要原因。

高危群体预防脂肪肝,关键做好三点:一是控制内脏脂肪,腹型肥胖者要通过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和核心训练减少腰围,每周运动不少于150分钟;二是调整饮食,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,增加蔬菜、粗粮等膳食纤维,避免过量饮酒;三是打破久坐习惯,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-10分钟,提升代谢效率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提示,脂肪肝早期可逆,高危人群定期体检,早发现早调整就能恢复健康。

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总结:只胖肚子绝非“小问题”,而是脂肪肝的重要信号,腹型肥胖者、饮食不当者和久坐人群都是高危群体。别再被“全身不胖就安全”的误区误导,内脏脂肪的危害更隐蔽。预防脂肪肝的核心是“控脂肪、调饮食、多运动”,高危人群尤其要重视定期体检,及时发现肝脏脂肪堆积的迹象。只要养成健康习惯,就能远离脂肪肝风险,守护肝脏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