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Doctor

医生团队
你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动态
肝腹水形成和“吃饭” 有关?这 2 个饮食习惯,可能加速腹水出现

时间:2025-11-03 11:06:22

“肚子突然变大,检查出肝腹水,是不是和我平时吃得不对有关?”不少肝硬化患者确诊肝腹水后,都会疑惑饮食与病情的关系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在健康科普中指出,肝腹水的形成虽根源在肝脏功能衰退,但不良饮食习惯会加速其出现,成为病情恶化的“助推器”。尤其是这两个常见的饮食习惯,很多患者都在犯,若不及时纠正,会让腹水来得更早、更严重。

首先明确:肝腹水的形成是肝脏“保水能力”下降的结果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解释,肝硬化会导致两大关键问题:一是门静脉压力升高,迫使血管内液体漏入腹腔;二是肝细胞受损,白蛋白合成减少,血浆渗透压降低,血管无法“锁住”液体,进一步加重液体外渗。而饮食中的某些因素会直接加剧这两个问题,让腹水提前出现或快速增多,其中吃得太咸和蛋白摄入不当是最主要的诱因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0170430.jpg

第一个危险习惯:吃得太咸,让身体“储水”能力飙升。很多患者口味偏重,炒菜时放盐多,还常吃咸菜、酱菜、腊肉等腌制食品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指出,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摄入超标,为了平衡钠离子浓度,身体会主动保留更多水分,形成水钠潴留。这些多余的水分会增加血管内压力,原本就因门静脉高压易漏液的血管,会有更多液体渗入腹腔,直接加速肝腹水的形成,还会让已有的腹水难以消退。

第二个危险习惯:蛋白摄入“极端化”,要么过量要么不足。不少患者存在认知误区,有的认为“补蛋白能保肝”,就大量吃肥肉、蛋白粉;有的则担心“加重肝脏负担”,干脆不吃肉蛋奶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强调,蛋白摄入不足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原料缺乏,血浆渗透压更低,液体更容易漏入腹腔;而蛋白过量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,尤其对肝功能已受损的患者,可能诱发肝性脑病,同时也会间接影响液体平衡,为腹水形成创造条件,只有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才是正确的。

肝硬化患者想要预防肝腹水,饮食调整要抓准核心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给出建议:一是严格控盐,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较低水平,炒菜少放盐和酱油,避免腌制食品、加工零食,可用醋、葱、姜等调味提味;二是精准补蛋白,选择鸡蛋、牛奶、鱼肉、豆制品等优质蛋白,根据肝功能情况调整摄入量,肝功能较好者每天适量摄入,肝功能严重受损时需遵医嘱控制;三是饮食清淡易消化,避免吃粗糙、油腻食物,减轻肝脏和胃肠道负担。此外,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腹部情况,及时发现早期液体异常,结合病因管理,才能从源头降低肝腹水风险。别再忽视饮食对肝腹水的影响,纠正不良习惯,才能更好守护肝脏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