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11-09 16:15:36
“和乙肝患者握手后赶紧洗手,会不会被传染?”“聚餐时遇到乙肝患者,要不要悄悄换餐具?”生活中,很多人对乙肝传播存在深深的恐惧,甚至把握手、共餐、共用办公用品等日常接触都当成高危行为,不仅自己焦虑,还会不自觉地疏远乙肝患者。但太原龙城中医医院表示,乙肝传播途径其实很明确,就只有3种,生活里完全不用“瞎防备”,像握手、共餐这种日常接触根本不会传染,澄清误区才能更好地对待乙肝患者。
第一种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,这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解释,当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,就可能导致感染。常见的场景包括共用被血液污染的牙刷、剃须刀等个人用品,输入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,使用未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有创操作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当病毒量足够且皮肤黏膜有破损时才会传染,日常接触中只要皮肤完整,即使接触到少量乙肝病毒也不会感染。


第二种是母婴传播,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在怀孕、分娩和哺乳过程中,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。不过这种传播风险可以通过科学干预降低,比如孕期遵医嘱用药、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等。第三种是性接触传播,无保护的性行为会增加病毒传播风险,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降低这种风险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接触过案例:一位乙肝患者和家人共同生活多年,家人一起吃饭、共用洗衣机,甚至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,因家人都接种了乙肝疫苗且无血液接触,多年来都未被感染,充分说明日常接触不传染。
明确了3种传播途径后,就能清楚哪些防护是“瞎忙活”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强调,乙肝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弱,且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,所以握手、拥抱、共餐、共用办公用品、咳嗽、打喷嚏等日常行为都不会传染乙肝。很多人担心共餐时唾液传播,其实唾液中病毒含量极低,且口腔黏膜完整时能有效阻挡病毒入侵。科学的防护措施是:乙肝患者的家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,产生抗体后就有了保护力;避免共用牙刷、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;乙肝患者女性怀孕时做好母婴阻断。
太原龙城中医医院表示,对乙肝传播的过度恐慌和错误防护,不仅会给普通人带来不必要的焦虑,还会对乙肝患者造成心理伤害和歧视。记住乙肝只有血液、母婴、性接触3种传播途径,日常接触完全安全,就不用再做“握手后反复洗手”“共餐时单独用筷”等多余的防护。最有效的防护是接种乙肝疫苗,尤其是乙肝患者的密切接触者,及时接种疫苗就能放心相处。消除对乙肝的误解和歧视,用科学的态度对待,才是对乙肝患者最基本的尊重,也是守护公众健康的正确方式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