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
- 肝硬化患者不能吃盐?完全不吃反而更伤肝,关键在这 1 点
- 提到肝硬化患者的饮食,很多人会说 “要严格禁盐,吃盐会加重腹水”,甚至有些患者因此完全不吃盐,结果却出现乏力、头晕等不适。实际上,肝硬化患者并非不能吃盐,完全禁盐反而会给肝脏和身体带来额外伤害,饮食调理的关键在于 “科学控盐”,而非 “一刀切” 式禁盐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从科普角度,为大家厘清肝硬化患者的...
2025-09-24 15:08:14 -

- 肝在 “变脆” 的人,千万别碰这 2 样!很多人以为是 “养生品”
- “肝在变脆” 并非指肝脏物理质地变硬,而是指肝细胞受损、代谢与解毒能力下降,此时肝脏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度大幅降低。令人担忧的是,很多人会选择 “养生品” 调理,却不知其中两种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提醒,肝在 “变脆” 的人,这两种被误认的 “养生品” 千万别碰。第一种是过量的滋补类中草药,比如人...
2025-09-23 15:51:50 -

- 查出脂肪肝别慌!做好这 1 件事,半年后肝可能 “悄悄” 变好
- 脂肪肝并非不可逆的疾病,很多人查出后过度焦虑,反而影响后续调理。其实只要找对方法,肝脏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提醒,查出脂肪肝别慌,坚持做好 “科学控制脂肪摄入” 这一件事,半年后肝脏状态可能会 “悄悄” 改善。“科学控制脂肪摄入” 并非简单地 “戒油”,而是要学会区分脂肪类型、调整摄入结构...
2025-09-23 15:51:00 -

- 为什么有的人熬夜肝没事,有的人熬几天就伤肝?根源不在时长
- 熬夜伤肝的说法深入人心,但生活中常能看到 “有人熬夜多年肝依旧健康,有人熬几天就出现不适” 的现象。这背后的关键并非熬夜时长,而是个体肝脏的 “抗压能力” 存在差异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提醒,认清这些根源,才能更好地守护肝脏健康。第一个根源是肝脏基础健康状态不同。若本身肝功能良好,没有脂肪肝、病毒感染等潜在...
2025-09-23 15:48:18 -

- 肝不好的人,睡前千万别吃这 2 样!比喝酒伤肝还厉害
- 肝脏在夜间会进入自我修复的关键阶段,此时身体的代谢活动相对减缓,若摄入不当食物,会加重肝脏负担,甚至造成比酒精更直接的损伤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提醒,肝不好的人群尤其要注意,睡前这两种食物千万别碰。第一种是高糖加工食品,比如巧克力、蛋糕、含糖饮料等。很多人习惯睡前吃点甜食助眠,但这类食物中的添加糖会快速...
2025-09-23 15:47:19 -

- 肝没“痛感” 也会衰?这 3 个“不起眼” 迹象,很多人全忽略了
-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进程,并非只有疼痛或明显不适才是衰老信号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提醒,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身体变化,实则是衰老的早期警示,很多人往往视而不见。第一个迹象是眼周细纹变深。眼周皮肤较薄,随着年龄增长,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逐渐减少,皮肤弹性下降,容易形成皱纹。紫外线照射、频繁表情动作以及熬夜等习惯,会...
2025-09-23 15:45:37 -

- 体检查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,先看和它搭档的这个指标
-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: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常简称 AST)是肝功能检查中的重要指标,不少人发现它升高后就担心肝脏出了大问题。但 AST 并非肝脏专属指标,单独升高的意义有限,判断关键要先看它的 “黄金搭档”——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,两者的数值关系才是解读健康状况的核心。AST 与 ALT 虽同属反映肝脏损伤的指标...
2025-09-22 15:25:40 -

-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= 乙肝患者?差这关键一步,可能只是携带者
-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:在乙肝相关检查中,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” 是常见结果,不少人看到这一结论就认定自己是乙肝患者,陷入焦虑。但实际上,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仅代表体内存在乙肝病毒,与 “乙肝患者” 并非同一概念,二者之间差了 “评估病毒活性与肝脏状态” 这关键一步,阳性者更可能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。要明确二者的区...
2025-09-22 15:24:16 -

- 大三阳 VS 小三阳:谁的传染性更 “猛”?关键看这 1 个指标
-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:在乙肝检查中,“大三阳” 和 “小三阳” 常被拿来比较,很多人默认 “大三阳传染性更强,小三阳更安全”。但这种说法并不绝对,两者的传染性强弱不能仅凭名称判断,关键要看 “乙肝病毒 DNA 载量” 这一指标,它才是衡量传染风险的核心标准。要理解传染性差异,首先得明确两者的本质区别 —— 乙肝五...
2025-09-22 15:23:19 -

-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怕吗?传染性高低,关键看这 1 项指标
-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:甲胎蛋白是体检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,不少人查出数值偏高后,立刻联想到肝癌,陷入恐慌。但甲胎蛋白高并非肝癌的专属信号,其临床意义需结合 “升高幅度” 和 “持续时间” 综合判断,盲目焦虑大可不必。首先要明确甲胎蛋白的生理作用。甲胎蛋白是胎儿时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蛋白质,成年后人体血清中...
2025-09-22 15:21:26




